虎年到,福氣到,又是一年春節(jié)到,辭舊迎新報春曉。一歲一禮,一寸歡喜,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陪伴。凡是過往,均為序章。新的一年,三森集團祝愿您所求皆吾愿,所求皆坦蕩。
每年春節(jié)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日子,家家戶戶歡歡喜喜過新年。年年有今日,歲歲有今朝,但是專屬于春節(jié)的這些冷知識,你可曾知曉?
“春節(jié)”的起源
“春節(jié)起源于上古時代年頭歲尾的祭神、祭祖活動,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。上古時代人們于一歲農(nóng)事結(jié)束后在新一歲開端的歲首,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、祖先的恩德,驅(qū)邪攘災(zāi)、納福祈年。早期的節(jié)日文化,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、天人合一、慎終追遠、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?!?/span>
“年獸”的起源
相傳,年獸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惡獸。每到年末的午夜,年獸就會進攻村子,凡被年獸占領(lǐng)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大屠殺。但年獸怕紅色、怕巨響、怕火光,放爆竹,于是人們就貼門聯(lián),放爆竹,驅(qū)趕年獸的進攻。為了防止年獸的再次騷擾,放爆竹、貼春聯(lián)漸漸成為春節(jié)和除夕的習俗。
“春節(jié)”名稱的變革
古代過“年”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,而是在“蠟日”,即后來的“臘八”。南北朝以后,把“蠟祭”移至歲末。到了民國時 ,改用陽歷,才把陰歷年叫“春節(jié)”,因為春節(jié)一般都在“立春”前后。
春節(jié)是我國最盛大、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俗稱“過年”。按照我國農(nóng)歷,正月初一古稱元日、元辰、元正、元朔、元旦等,俗稱年初一,還有上日、正朝、三朔、三朝、三始、三元等別稱,意即正月初一是年、月、日三者的開始。、緬甸、文萊。另外,以前的日本也過農(nóng)歷新年,但明治維新后廢除了農(nóng)歷,節(jié)日也直接搬至陽歷。
春節(jié)常見習俗
1.新春掃塵:據(jù)《呂氏春秋》記載,早在堯舜時代,我國就已經(jīng)有春節(jié)掃塵的習俗。因為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,有“除陳布新”的意思,希望把一切窮運、晦氣統(tǒng)統(tǒng)掃地出門。
2.貼年紅:即是貼春聯(lián)、門神、年畫、福字、橫批、窗花等的統(tǒng)稱,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,所以統(tǒng)稱為“貼年紅”。貼年紅是中華傳統(tǒng)過年習俗,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,增添喜慶的節(jié)日氣氛,并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。
3.燃爆竹:中國民間有“開門爆竹”一說。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,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,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。爆竹是中國特產(chǎn),亦稱“爆仗”、“炮仗”、“鞭炮”。其起源很早,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
4.聚財: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,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,否則會掃走運氣、破財,而把“掃帚星”引來,招致霉運。假使非要掃地不可,須從外頭掃到里邊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,怕因此破財。許多地方還保存這一習俗,大年夜掃除干凈,年初一不出掃帚,不倒垃圾,備一大桶,以盛廢水,當日不外潑。
5.拜年:早在宋代,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,叫做“名刺”或“名貼”。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、三寸長的卡片,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、地址。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,稱為“門簿”,其上寫著主人姓名,用以接收名刺(名貼)。拜者投名刺(名貼)于門簿,即表示拜年,其意義與現(xiàn)代賀年卡一樣。
溫 馨 提 示
鞭炮一響,又是新年 。春去秋往萬事勝意,山高水長終有回甘。萬般熙攘化清風朗月,四方夢想皆如愿以償。在農(nóng)歷新年來臨之際,三森向全體員工、廣大項目經(jīng)理及客戶的支持與信賴致以深深謝意,祝大家虎年走虎運,發(fā)虎財,萬事皆順意!
溫馨提示:2022年1月29日(星期六)至2022年2月7日(星期一)放假,2022年2月8日(星期二)上班。